洛宁县烈士陵园
洛宁县是豫西革命老区,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一大批革命志士在洛宁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为纪念革命烈士,1957年县委县政府在西关大钟寺修建烈士陵园,占地面积约38亩。近几年来,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县民政局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各种途径先后筹资115万元,新建占地54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事迹展览室、雕制李翔梧烈士铜像,修建双排柱仿古式烈士陵园大门,修缮改造了烈士墓区,不仅完善了烈士陵园的配套设施建设,更进一步提升了观展品位,使之成为我县新时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13年,烈士陵园开展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截止目前我县在省、市规定的时间内已圆满完成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抢救保护工作,全县624座零散烈士墓共计迁入烈士陵园530座,迁入比例85%,比省厅要求的80%高出5个百分点,就地保护98座,累计投入资金332万元。
经过历年来不断改造建设,烈士陵园已初具规模,陵园大体分为三部分,洛北渠以南为游览区,占地面积约12亩,种植草坪约8000平方米,各类树木约300余株,配置健身器材6件,硬化道路约500米,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是晨练健身、娱乐的理想场所。洛北渠以北为烈士墓区和瞻仰区,烈士纪念碑以北为烈士墓区,安葬有697名在解放洛宁和国防建设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烈士墓采用水泥砖砌,每一座竖纪念碑一块,载明烈士姓名、历任职务、牺牲时间和地点。洛宁县烈士纪念碑是2002年由县民政局自筹资金建设,碑高11.48米,碑体为红瓷砖贴面,碑座为花岗岩石板,护栏为南阳汉白玉,纪念碑正面镶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烫金国字。陵园以西为河南省十大烈士之一的李翔梧、刘志敏烈士纪念亭,1985年修建,纪念亭为六角拱顶仿古式建筑,李翔梧、刘志敏纪念碑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碑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宋任穷,最高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分别题词。陵园路东为洛宁烈士纪念亭,亦为六角拱顶仿古建筑,纪念碑为1951年县委、县政府在老城文化馆所立纪念碑,纪念碑载记着1100多名在洛宁牺牲的革命烈士,新中国成立后,洛宁县第一任县长张逢溪撰写碑文。1993年县委、县政府正式批准,洛宁县烈士陵园为革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洛宁县烈士陵园,是洛阳市命名为“青年文明号”单位。2011年,洛宁县烈士陵园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清明节期间,烈士陵园组织开展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革命烈士扫墓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先烈英雄事迹,对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学生、驻宁官兵进行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洛宁县烈士陵园以成为褒扬革命烈士精神、革命传统教育阵地。
洛宁县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