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洛阳市开元大道228号
联系电话:0379-86865098
邮箱:lydsb@sina.com

千年帝都

著名历史事件—李自成克洛阳

时间:2009-08-28  浏览次数:

明崇祯十一年至十四年(1638年~1641年),河南连年大旱、地震、蝗虫遮天,赤地千里,禾苗殆尽,城中米、麦涨至5000钱一斗,饥民死者无数,人相残食。洛阳城内要饭的人成群结队,城中居民也揭不开锅了。百姓苦难惨不忍闻,官府腐朽,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当时洛阳的最高统治者福王朱常洵对灾荒不管不问。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三子。明神宗特别偏爱朱常洵,差点立朱常洵为太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神宗封其为福恭王(简称福王),把洛阳作为其封地,花28万两白银,在今青年宫一带修建福王府,其工程造价超出一般王制十倍。万历四十二年(1614)春,朱常洵就藩洛阳。福王至洛阳后一味享乐,体重吃到300斤。对百姓的疾苦却毫不关心,就连对兵将也是如此。当时陕西农民先行起义,明朝军队前去镇压,路过洛阳却没有吃的,军士们发牢骚:“洛阳富比皇宫,神宗耗天下之财以肥福王,却让我们空肚子去打仗,何其不公!”当时,退养在家的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听说后,赶紧入王府劝福王散财赈济饥民。福王嗜财如命,根本不听。崇祯十三年(1640)冬,在陕西商洛地区养兵蓄锐数年的李自成,见时机已到,率数10万义军走出大山,浩浩荡荡沿洛河而下,挥师河南。农历十二月二十日,一举攻下宜阳县城。三天后,又攻克永宁县(今洛宁县)。后迅速挥师攻克洛阳周围各县,直逼古城洛阳。飞报传到河南府邸洛阳城,福王朱常洵、前兵部尚书吕维祺、河南知府亢孟桧、河南巡抚李风仙、河南总兵王绍禹等人紧急协商,立即上奏朝廷,请求火速支援河南。因兵部尚书杨嗣昌正率领大部明军在湖北围剿义军张献忠部,暂无兵力支援河南。旨令河南参政王胤昌、河南总兵王绍禹加强守备,等待援军。福王和吕维祺下令,全城动员,全民皆兵,不分男女,参加保卫洛阳战事。洛阳城东门由副将刘见义镇守,西门由王胤昌镇守,南门由副将罗泰镇守,北门由总兵王绍禹镇守。城池上架起了红衣大炮和各种土炮,由官兵和各县逃入城中的地方武装守卫。正月初十,李自成义军突然将洛阳城团团围住。正月初十,驻七里河兵营几百守军,因撤退不及,被义军包围在兵营中,不断向城中求援。河南总兵王绍禹一直按兵不动,不去救援。副将刘见义、罗泰天天恳求总兵出兵救援。王绍禹用各种理由拒绝,急得刘见义和罗泰直骂王绍禹无情无义。十六日晚,刘、罗决定派兵前往救援七里河守军。结果被李自成义军层层包围,最后宣布投降。刘见义等人的投降,极大地震撼了洛阳城,王绍禹急调预备队孟津、新安地方武装严守东门、南门。东门由知府亢孟桧镇守,南门由巡抚李风仙镇守。正月十八日中午,李自成开始全面进攻洛阳城。正月十九日,从早上一直激战到傍晚。东门楼、西门楼、南门楼和月楼全被炮火炸毁,城墙被炸得遍体鳞伤。经过几天战事,义军已明白洛阳城地形和守城情况,城东有瀍河和护城河,不利于大部队进攻。城西护城河太深、太宽不利架桥。城南,城池太高,护城河又宽,进攻困难。正月二十日上午,义军改变策略,集中所有炮火猛轰城北城墙,强行在北护城河上架设几十座木桥,无数义军抬着云梯拼命往上冲。中午北门告急,总兵王绍禹急调东门、西门、南门民团、练勇支援北门。当晚,刘见义在城外向城内喊话劝降。北门里,有百余名总兵王绍禹的亲兵在此驻守,他们原来是刘的部下,听到喊话,打开北城大门和月城大门。刘见义带领义军进入城内。河南知府亢孟桧在玉虚观老君洞中被抓获,在迎恩寺密室中抓出福王。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二十二日上午,义军在周公庙前,召开庆祝攻克洛阳大会。宣布福王朱常洵、前明兵部尚书吕维祺、河南知府亢孟桧、参正王胤昌及孟津的孙挺生、新安的王朝山、嵩县的王翼明等人罪行,并一次将河南府近400名官吏和大地主处死。义军宣布向北京进发,并告民众:随闯王、不纳粮、有田种。据《豫变纪略》记载:远近饥民,荷旗而往应者如水,日夜不绝。短短一个月余,李自成义军在河南发展成拥有百万大军的队伍。洛阳新破,所在震惊。所过无坚城、所遇无劲敌、诸将皆望风走。消息传入北京,崇祯皇帝大怒下旨,处死河南总兵王绍禹,逮捕河南巡抚李风仙,兵部尚书、负责追剿李自成的总指挥杨嗣昌畏罪自杀。李自成攻占洛阳,加速了明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