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映红旗
1935年8月的一天上午,陕西延长的一个村里很热闹,几个男青年都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县里招兵的事情,与其在这里过苦日子,不如当兵,参加红军,更有奔头。15岁的杨永泉当时正在给高地主家放羊,听说大家都去当红军,他也很激动,羊鞭一扔,跟一个认识的大婶说了一声,让她转告自己父亲,跑去加入了参军的队伍,从此成了刘志丹麾下的一名战士。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不久,杨永泉凭着自己干脆利索的身手和胆大心细的特性,从普通士兵先后荣升为保护中央领导的警卫连副班长、班长(属于排职干部)。他还在1936年2月东渡黄河到山西参加了东征战役。
作为警卫连的战士,杨永泉经常见到各位中央领导,还常和平易近人的朱德总司令一起打篮球。每当朱总司令要投篮的时候,一群年轻的小战士们就会一拥而上,不顾规则,抱胳膊抱腿阻碍朱总司令投篮,朱总司令总是乐呵呵的,不和战士们计较。朱总司令家门前有棵苹果树,苹果成熟时,他让杨永泉等战士们帮他摘苹果,并给每人都分两三个。有贪吃的战士还会往裤袋里偷藏几个,他也不计较。
周恩来副主席也很平易近人,有一次开会回来,看到警卫连的战士们,他就让大家猜他的一盒烟藏在什么地方,猜对就送给大家。大家又不客气地往他各个口袋乱掏,却找不到。周副主席笑呵呵地从帽子里拿出了一盒烟,分给了大家。
1937年4月25日这天中午,杨永泉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这时,他看到砍柴的李老汉表情不安地从他身边路过,警觉性很强的他急忙喊住对方,问道:“李大爷,你怎么这么慌张呢?”李老汉指着远处说:“刚才我在那边砍柴,听到有一连串枪声,吓得赶紧跑过来了。”
杨永泉感觉不妙,立刻跑步向上级报告。上级的脸色变了,说:“周副主席今天外出了,不知道是不是他遇到危险了,你们快去救援。我向主席汇报!”
杨永泉立刻让身边的几个战士紧急集合,跑到马圈去骑马,不巧当天所有马身上的马鞍子全都卸下来洗刷了,十万火急,来不及套上马鞍子,杨永泉飞速跨上没有马鞍的马,两腿一夹,“驾!”战马飞驰而去,其他战士们骑着马紧紧跟随。很快,警卫团团长黄霖也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率骑兵连前去救援。
骑兵们策马奔腾,身后尘土飞扬。远处的土匪们看到飞扬的尘土知道骑兵来了,更知道骑兵后面一般都有大部队跟随,于是赶紧撤了。
很快,在三十里铺,杨永泉等警卫团的战士们见到了周恩来和身边三个警卫。
原来,当天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周恩来奉中共中央指示,计划经延安南部的劳山、甘泉、富县等地,赴西安建立八路军办事处。没想到,刚到劳山一个簸箕形山坳,便遭遇一群200人左右的土匪团伙居高临下的伏击,32人的警卫团拼死保护周恩来撤离,最后包括通讯员、机要人员、勤务员、警卫员等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都战死,延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兼周恩来的随从副官陈友才也壮烈牺牲,只有周恩来和三个警卫员脱险。看到骑兵连赶到,周恩来立刻命令他们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救援。等到杨永泉赶到事发现场,敌人早已逃之夭夭,现场很惨烈,弹痕累累的卡车停在谷底,行李、文件散落在周围,牺牲的红军战士还保持着作战姿势!逐个检查,发现还有四个重伤员尚未牺牲,立即进行抢救。这便是震惊延安的周恩来劳山遇险经历。
不到一个月,这股土匪就被红军全歼,党中央沉痛悼念了此次事件中牺牲的战士们。杨永泉因为救援有功,得到了中央的嘉奖,被提拔为副排长。
1942年秋,杨永泉带着几个战士奉命到山西八路军根据地执行公务。傍晚,他找到当地的区长,询问情况。两人一聊天,发现都是陕北方言,原来对方是陕北河西的老乡。两人越聊越投机,聊到半夜,他们得到当地民兵提供的情报,说有一队日本骑兵将从附近山下路过。区长眼睛一亮,说:“走,我们去看看。”杨永泉也很赞成。
区长带着七八个民兵,杨永泉带着八个战士,一起来到了山头最有利伏击的位置。等到快黎明的时候,敌人的骑兵从山下经过,后来又过去一队人马,区长担心他们是去袭击我方机关总部,所以打算要骚扰和牵制他们一下。走在最后的是一个小队的日本步兵,30余人,还有一个连(100人左右)的皇协军。这些敌人离前面大部队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区长和杨永泉商量了一个作战方针,杨永泉等人的枪好一些,就埋伏在最易伏击敌人的位置,区长让民兵用“一战”时德国造的脱口毛瑟枪朝敌人开了一枪。这种枪射程短,但子弹是翻滚式,杀伤力大,最主要是声音特别大还很瘆人,成功吸引了日寇的注意。
日寇从枪声中判断,以为不过是几个民兵,所以觉得很容易就能抓活的,就大摇大摆上来四个拿着好枪的日寇和五六个皇协军,特别是其中一个日寇端的是歪把子(日式轻机枪,装填子弹速度快,且与三八式步枪使用相同的子弹,使用方便,射程较远,精度较高)。区长看得眼红,特别想把这挺歪把子缴获。我方当时的武器很少,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子弹少不舍得用;一把毛瑟枪,还只有三发子弹;几把老猎枪;杨永泉和区长拿的是驳壳枪;杨永泉的战士们拿的是汉阳造,大家全都面临子弹不足的难题;还有几个国产的手榴弹和地雷,这些杀伤力都不强。
等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区长示意开枪,一阵乱枪过后,日寇留下了三具尸体,皇协军留下了两具尸体,另外几个皇协军屁滚尿流地逃了下去,剩下的一个日寇逃了不说,还把死掉的日寇手里的歪把子也拽跑了,把区长气得只骂娘。
接下来,大家把准备好的一堆大石头顺着山体斜坡往下滚,两个手榴弹也往山下的日寇堆里扔。国产的手榴弹虽然杀伤力不强,但黑烟大,石头从山上下来时没有规则方位的乱滚,不知道会砸到谁,所以日寇都手忙脚乱地乱躲在一起。趁这功夫,两名战士爬过去,把早已拆下来的绑腿连成一根长绳,把从日寇和伪军身上扒下来的东西系上,做手势让山上的人往上拉。很快,敌人身上的四支枪(两支三八大盖、两支汉阳造)、400余发子弹(歪把子被日寇拿跑了,但配套的子弹还在死去的日寇身上)、六个日式手雷、刺刀、背包、水壶、翻毛皮靴等各种能用上的东西都成了我方的战利品。
战利品都拉上去了,两个战士也爬了上去,就赶紧撤离,撤离前,民兵们已经把地雷给埋好了。为了引诱敌人继续追击,好牵制敌人的行动,杨永泉还特意用平时不舍得用的轻机枪打了一个点射。轻机枪一响,日寇就会认为埋伏在山头的至少是一个连,是正规军,值得花大力气去追击。于是,连前面的日寇都退回来参战,但杨永泉他们早跑了。这就是我们的战士最擅长的游击战。
刚撤离不久,敌人的掷弹筒就打上来了。撤离几里地后,他们就听到了地雷的响声,也不知道是否炸死了鬼子。在岔路口,为了误导敌人,区长让一个民兵把给土枪装填弹药用的牛角扔到了另一个通向绝境的路口,引日寇走向歧途。
从半夜忙到快中午,大家没喝一口水,又累又渴又饿,一个民兵说,他有办法让大家饱餐一顿,于是带着大家下到另一侧的山脚下,来到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户那里,用两双日本军靴换取了众人的一顿大餐。大家每人喝了两碗酸汤面,吃了好几个油饼。吃饱喝足,开始战利品分配。杨永泉代表的是中央,区长代表的是地方。杨永泉分给区长两支汉阳造并配发了60多发子弹,还给区长了20发驳壳枪的子弹,日本军用水壶也分给了区长,其他子弹和枪他们留着上缴中央。当时一个排职干部,才能配一把三八大盖,他们的战利品可以算很丰厚了。
他们以零伤亡的代价,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当然都很开心,只是区长还在为没弄到那挺歪把子机枪遗憾,还有个民兵不开心,就是把装填弹药用的牛角扔掉的那个民兵。他抱怨说:这个东西一扔,他那把破土枪就成了烧火棍了。区长见状,就分给他了一支汉阳造,他立刻变得激动兴奋起来。 (撰稿人:张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