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克伊阳
伊阳,即今天的汝阳。
1944年4月,日军先集中约15万兵力,向河南等地发起了进攻。战役初期,中国由于准备不足而频频失利,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洛阳,汝阳全县也随之沦陷。
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向河南发展”的指示,八路军挺进豫西,一边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一边成立各地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
同年8月,皮定钧奉命组建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即第一支队),任司令员,率部挺进豫西。经过月余的奋战,在豫西站稳了脚跟,打开了抗日局面。9月,根据党中央指示,王震、王首道率领的部队及皮定均、徐子荣的豫西抗日独立大队转战豫西南地区,开辟了包括汝阳、汝州、鲁山、栾川、嵩县山区的豫西抗日根据地。
汝阳虽然沦陷,但广大军民并不甘心做亡国奴。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另一方面也受到八路军节节胜利及抗日宣传的影响,汝阳人民抗日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皮定钧将军的到来,更是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斗志。在他们心中,皮将军所向披靡,日军很快就会被歼灭,伊阳会得到解放。
在豫西革命老区,皮司令是家喻户晓的抗日名将。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在皮定均的指挥下,英勇善战,尤以善打恶仗、硬仗闻名全军,所以被称作“皮旅”。
1944年9月25日,皮定均率部挺进豫西,驻扎在东白粟坪后,先是神速拿下了日军正在修建的登封飞机场,歼灭守卫的日伪军,解救出两万多名惨遭奴役的民工。接着,皮部又夜袭巩县黑石关,歼灭、生俘守卫的日伪军,不仅阻断其修建铁路桥,又解救出民工两千多人。因此,“皮司令”的威名万人传扬,八路军的战功家喻户晓,从而大大提高了伊阳人民抗日必胜的信心,迅速掀起了全民抗战的热潮。
1944年6月19日,皮定均率领八路军河南军区第35团、第36团,从鲁山背孜街一带翻越岘山,由东南方向再次进入伊阳县境,展开一连串的进攻。伊阳群众组成民兵队和担架队,为部队运送粮草弹药、救护伤员等。
在战斗中,我军攻城拔寨,攻无不克,摧枯拉朽,捷报频传。
在三屯击溃日伪三电乡乡长李贵韶的武装,缴获大批枪支弹药;
在鬼峪击溃国民党伊阳县自卫总队第一中队;
在古城寨击溃称霸汝河北岸的西六保大队王敬五一部。
在连续攻占红军营、玉马店三电、鬼峪等高地后,扫清了攻打县城的外部障碍。
八路军兵临古严庄之时,驻守的国民党伊阳县保安团第二大队,不甘心束手就擒,竟在汝河北岸三道岭一带构筑工事,架起机枪,企图阻击八路军进入县城。八路军第36团4连、6连紧密配合,6连把机枪架在汝河南岸柳树丛中向敌扫射;4连过汝河沿周家滩猛烈追击。敌人在八路军的强大攻势下仓皇逃窜。皮定均总指挥率35团主力直捣洛峪、紫罗山的日伪军——皇协军暂编混成师王文昭所部,并追回日伪军抢劫洛峪群众的粮食、衣物并全部发还给群众。
就在这一天之内,我军所到之处,如同秋风吹落叶,敌人纷纷溃败,举手缴枪,或降或逃。皮部展示了最有魅力的作战风采,敌军呈现出最颓废的穷途末路。
6月20日下午,部队开始攻城。守城的日伪军闻风丧胆,得知皮将军进城,兵火未接,先就弃城而逃。皮定钧的威名吓退了日伪军,他们清楚地知道与之作战必败,不如溜之大吉。
在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我军司令部和三十五团、三十六团直属机关进驻县城,并在城池周围安排了驻防部队。
此时,伊阳县城外围的日军、皇协军、保安团也均被击退、击溃,守城伪军已在所难逃。
八路军不费一枪一弹就开进了伊阳县城。伊阳人民第一次迎来了人民子弟兵,城市又回到人民的手里。
伊阳县城解放了,举城欢庆。
但别处的日寇势力仍然存在,中国还有地方没有得到解放。八路军进入县城后,立即张贴伊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布告,号召各界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彻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
广大干部战士走上街头演话剧、说评书,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政策。而今已大名鼎鼎的音乐家时乐濛、剧作家杨兰春都参加了这次宣传活动。
兵不血刃,攻克伊阳,这只是皮部在豫西抗战中的一部分胜利。1945年1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综合报道皮徐支队在豫西的数十起战斗以及解放民工等战绩,称赞皮徐支队“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中即获得了不小建树”,取得了辉煌成果,为河南军区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同年5月21日,伏牛山战役西线部队在皮定均带领下向伊阳(今汝阳)、嵩县、鲁山、临汝(今汝州)进军。他们攻占付店、靳村、泰山庙等,相继收复了伊阳县南部深山区及周边县的一些地区。
皮定均身经百战,多谋善断,行军作战,出其不意,是我军战功卓著的英勇虎将。自1944年9月25日挺进豫西,至1945年初河南军区进驻,皮定均率部驰骋豫西大地,独立奋战三个半月,先后作战139次,解放群众一百多万,建立起了包括嵩山、箕山两个专署,洛阳、偃师、密县等十一个市县抗日民主政府,以党的英明政策和个人的崇高人格力量,迅速燃起了豫西人民奋力举起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万丈激情,出色地完成了党和毛主席赋予的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使命。
解放伊阳只是皮定均将军戎马生涯中最不起眼的战役,但足以看出他智勇双全的军人气魄,也是他人格魅力的体现。至今,他指挥部队兵不血刃攻占伊阳县城的故事,仍然为汝阳人民所称道。(撰稿人:王兆辉)